【筑牢防線 壓實責任 科學精準 落實落細】
我的戰疫日記
2022-04-02 09:09來源:鐵嶺日報社
【字體:大中小】
講述人:市營商局行政權力運行監管科李聰
時間:3月21日至3月30日
背景:按照市直機關工委關于市直機關干部下沉到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市營商局包保開發區街道富州社區,李聰下沉到社區開展防疫工作。
故事(一)
今天是3月21日,在富州社區協助排查三針疫苗并要求住戶簽字,排查到4樓一家住戶,奶奶帶著4歲的孫子在家,小家伙看到我,突然撲到我懷里叫了聲爸爸。奶奶趕忙解釋說,這孩子他爸在外地老長時間沒回來了,小家伙比我兒子就大3個月,因為疫情讓他的父親不能在家陪伴他。為人父母,方知親情可貴,珍惜眼前人,珍惜身邊情。希望疫情盡快過去,小家伙的爸爸能早點回家陪他吧。
故事(二)
今天是3月24日,我臨時接到了個任務:一個從沈陽渾南區回來的大哥從居家健康監測轉為居家隔離。按照防控要求,社區需要和警務室、衛生站一起上門貼封條。大哥拎了一堆生活用品急匆匆趕到自己家的空房子開始“獨居生活”。準備貼封條之前,大哥和他媳婦一通交代,車鑰匙也給媳婦了??吹贸鰜?,他們倆可能有點不舍,可是沒辦法,疫情防控需要居家隔離,只能短暫分別了。
疫情防控需要每一個人支持,我們可能會放棄很多正常的生活,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和家人擁有更多美好的團聚時間。
故事(三)
今天領導來社區看望,還給社區帶來了一箱一次性的免洗消毒洗手液。社區防疫壓力太大了,社區這幾個人兩周內要排查幾千戶人,人手真的是捉襟見肘,這時候特別需要人力物力支持。我每天都要和社區的工作人員、“鐵嶺衛士”網格員一起爬樓梯、簽字、詢問疫苗接種情況,他們還有各種的報表要報到街道。領導離開的時候笑呵呵地和我說,等防疫完事兒的時好好請你吃點好的。我說,好,等飯店能營業的時候好好大吃一頓。
故事(四)
今天是3月27日,走戶遇到了一個氣人的事兒。敲到6樓,一個大姐給我開門,問我啥事,我說是富州社區的,要求所有的住戶都要簽疫情防控報備承諾書,一旦有外地回來的親戚和朋友來了要跟社區報備。大姐說:“這玩意簽它有啥用啊,我不簽!你要是做核酸就叫我,簽這字我不給你簽?!?/span>
我對著已關上的門大聲說:“咱們這個疫情報備是義務,不管你簽不簽,都有向社區誠實報備的義務,隱瞞行程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弊詈蟠蠼阋策€是沒給我簽字。我覺得應該回去讓社區查查她近期的行程。
故事(五)
今天和志愿者魏大姐一起走戶,嘮起志愿者工作,魏大姐說,現在很多人對志愿者工作還不是特別理解,甚至家人也是。魏大姐說她的外甥問她,這志愿者不都是電視上的事兒嗎,你為什么要干這個???魏大姐回答外甥,現在社區有這么多工作需要做,疫情現在形勢也很嚴峻,志愿者們到社區幫助開展工作,能盡快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正常狀態不是更好嗎?
魏大姐還和我講,她們協會在銀州區注冊的會員也才有400多個,有一些會員還是大學生放假才能回來參與志愿服務。鐵嶺本地平時能參與的人員和巨大的社區義工需求相比,真的是太少了。
她的一番話,讓我有了一些思考:一個城市的文明和進步,太需要志愿者的支持了,可以理解大家都需要帶娃需要賺錢,但是只要人人都抽出一點寶貴的時間放到防疫等社區志愿服務上,日行一善,真的就會聚沙成塔,這個小城就能擁有無限力量面對任何困難。
鐵嶺日報全媒體記者王賽
短評:這是一名普通黨員干部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下沉社區、支援一線的具體工作,五則故事,發人深思、溫暖人心、充滿力量。黨員干部不僅是公職人員,也是父母、是子女、是家庭的頂梁柱,是一個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但在危難時刻、在困難面前,他們變身“大白”,變身“志愿紅”,變身不曾涉足的多種角色,不懼風險、沖鋒在前,以強烈的使命擔當守護群眾生命安全,筑起堅不可摧的嚴密防線。
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不僅需要廣大黨員干部積極擔當作為,更需要大家齊心協力、積極配合,只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松勁、不懈怠、不厭戰、不輕敵,就一定能戰勝疫情、共渡難關。